the 10-year wardrobe series: an ode to madewell
第10086次卸载小红书后又开始在substack、reddit,甚至是google map(?)上寻求dopamine hit。通勤路上不狂刷社交媒体反而激发出一些想记录的内容。比如在substack上看到一篇关于旧衣服的回顾后意识到自己在google sheet上记录每一笔衣橱相关消费也整整十年了。所以想开一个系列来记录那些10年的搬家过程中浪里淘沙,依然陪伴着我的衣服。
body: 100% silk; lining 100% polyester | purchased in 2014
有这个想法的那个瞬间刚好穿着这件madewell连衣裙做周末清洁,就从她开始说起。翻出邮箱里古老的订单确认邮件——购买时间显示 Sep 21, 2014, 1:32AM。
(天啊,我怎么凌晨1点半还在网上下单!现在的我绝对不会在容易冲动消费的夜晚购买任何物品的,而且睡醒后通常都不想买了)
9月21号恰好是生日前几天,大概是已经觊觎这件夏款的连衣裙很久了,好不容易等到夏末折扣季的价格最低点,但天秤座的我依然在纠结要不要买。
75美金对于当时房租也只要3、400刀的我算是价格不菲。我还把网页发给了我妈让她远程参谋,她也很喜欢上面的印花,发语音嘱咐我说一定要买,当作“妈妈送你的生日礼物”。其实也没有“妈妈送的生日礼物“一说,毕竟读书时候的每个月生活费都是一次性打来的(为了省银行的汇款手续费)。那时候也没有记账的习惯,但依稀记得每个月在村里的花销在1000美金左右。在100美金还很经得花的年代,毕业前夕还没有收入的我,买一件$75美金的裙子实在需要有个信赖的人推波助澜 XD
收到之后果然很是喜欢,盲选的尺码也刚好合适,整条裙子都有内衬,胸前有细微的立体褶皱,每一个折痕都是车线缝成的,十年过去依旧规整立体。表面的花色也是一株株完整的花卉水彩画,像极了那种vintage flower book里的插页。虽然是丝质的,但维护起来并不娇气,每次手洗完晾干还是保持着那种轻飘飘的柔软质地。还有一个能让她保留十年的原因可能是她底色就是鹅黄色的,丝质衣服容易变黄的缺点也被掩盖了。
在租的房子里办生日聚会的那天收到了“妈妈的生日礼物”,自己悄悄在房间里对镜自拍了一张。可能在村里有“精致羞耻症”,翻看那天照片和蛋糕们的合影最终穿的是黑白条纹的j.crew maxi dress。那年刚开始跟着下厨房和YouTube自学烘焙不久,给自己和同届的朋友们做了三个(!)生日蛋糕——舒芙蕾乳酪、双层草莓奶油蛋糕和四层颜色的彩虹蛋糕(现在根本懒得给自己做蛋糕,或许就是过去把quota都用完了)。23岁的我还非常在意“需要有腰线”这件事,还特意拿了条细的编织细节皮带围在腰间掐出腰线,哈哈!
和腰带经常同时出现的是也有编织元素的天蓝色高跟草编凉鞋。好像是在modcloth这个复古风格的网站买的,依稀记得穿太久后脚跟会被磨破。现在可吃不了这种苦了。2015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春假,我还带着这套搭配去了波多黎各,这趟旅行快乐和痛苦参半,当时和伴侣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信任裂缝,现在想来我的很多coping mechanism也是极其幼稚且自私的。同去的大学朋友们早已没有联系,我也从那一年的经历里学会不再轻易评价别人的感情决定,在他人需要时候就尽可能倾尽全力陪伴支持。11年过后,居然还和同一个人在一起,每天忙碌的日常也还有让人期待的瞬间。一个decade说长也不长,很难下结论是否做出了“对”的决定,只能说当时在异乡,没有安全感,也没有支持网络的自己跟随着内心的声音做出了判断。
2015
初来乍到的我像一块海绵,每天都在努力吸收这里的日常。学着怎么点subway(在heinz老家却连ketchup都不会讲,只会指着红色塑料瓶说tomato sauce),照搬家属的选择在chipotle点餐,鹦鹉学舌般的在five guys说"all the way”,在韩国人开的oishii bento认识夹奶油奶酪的美式寿司,当大学女子橄榄球队的魁梧室友问我what’s up的时候愣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等她走了赶紧谷歌如何正确回应我人生中的第一个small talk。
2013年到2016年也是我最频繁光顾madewell的年份,那时候还会和同届的中国女生周末坐1个小时多的bus去商场逛街,一去就是一天。村里商场里没那么商务,也不太trendy的品牌并不多,madewell的衣服足够基础,但又有一些民族、西部、自然的细节让我着迷。店里也不像abercrombie & fitch 一样充斥着刺鼻的香味和吵杂的音乐,嘎吱作响的木地板和航海装饰让人觉得轻松自在。脱离了国内商场营业员老是屁股后面的环境,可以自己亲手感受不同的面料也没有一定要买的压力。买的最多的类别是各种条纹衫、peasant tops和皮具。在美国买的第一个正经的真皮包包就是2014年毕业前夕买的madewell transport tote,陪我去了很多场面试和第一份工作。madewell网页上的labels we love也如同杂志让我触及到那些村里商场里没有的品牌和风格,例如我就是通过madewell和sezane在2014年的联名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法国品牌(这个系列里的tweed coat我现在还记忆犹新),那时候sezane的SKU没有现在那么多,每一件都会欣赏好久。我也因为madewell/j.crew的商业新闻,见证了私募公司的短视造成的衣服质量越来越糟糕的现实。
2015年毕业后开始上班,这件连衣裙在相册里的出现次数也越来越少,可能在空调很冷的办公室穿嫌短,留下的照片都是旅游或者周末出去玩。更多没有记录下来的,是出门前蹬上白色的birkenstock madrid就可以散步买菜。
11年后的今天,我更偏爱midi长度的连衣裙,不用担心通勤时座位接触皮肤,也不用顾及地铁站里的妖风。但是超过35度的高温,周末还是经常毫无犹豫地拿起她。不再需要显示腰线,也不再顾及自己有些粗壮的小腿(20岁出头也自我意识过剩觉得腿太粗,现在回看简直太细了好嘛,哈哈)。那只transport tote,几周前还想着要不要送去goodwill,但是看着上面留下的时间印记,都走到捐赠点门口了却还是舍不得。至于madewell,已经很少再从她们家买衣服,最近的一次消费记录是2023年买的perfect vintage wide-leg jeans*。我很喜欢madewell的年份,设计师是Somsack Sikhounmuong,他在2017离开J.Crew和Madewell后加入了Alex Mill,而当下衣柜里拥有的件数仅次于优衣库恰好是Alex Mill (thanks to the amazing sample sale earlier this year!),也是学生时代最喜欢牌子的某种延续吧。